聯系電話:
0553-8398080
凌晨四點,當我站在中控室的落地窗前,看著機械巨爪在垃圾池中劃出優雅的弧線,突然想起幾年前來面試的自己。那時的我絕不會想到,有朝一日會為這些“臟東西”感到自豪。
在這里,每個崗位都在重新定義價值。垃圾吊操作員,他能通過操縱桿的震動判斷垃圾的含水率;化驗室的化驗員總說自己的工作是“垃圾翻譯官”,把復雜的成分數據轉化成工藝調整建議。最讓我觸動的是生產處的員工,通過累積的經驗已經能聽聲辨位,從蒸汽的嘶鳴中預判設備異常。他們教會我,所謂匠心,就是把別人眼中的“臟活累活”做到極致。
去年夏天的持續高溫讓我真正理解了這份工作的意義。當用電負荷連創新高,我們機組滿負荷運轉到發燙。看著監控屏幕上跳動的發電數字,突然意識到:這座城市每盞亮著的燈里,都有我們處理的垃圾轉化的能量。那一刻,控制室里汗流浹背的同事們相視而笑,那笑容比任何表彰都珍貴。
公司后山的“觀景臺”是我的秘密基地。每當迷茫時,我就來這里看晨曦中的煙囪,沒有想象中的濃煙滾滾,只有淡淡的水汽融入朝霞。這場景總讓我想起剛入職時一位員工說的話:“我們不是在處理垃圾,是在培育未來”。
幾年時光,改變的不只是我的職業認知,更是生活態度。現在我會認真進行垃圾分類,會為找到可回收物的新用途雀躍不已。朋友笑我得了“職業病”,我卻覺得這是找到了與地球相處的正確方式。在這個追求速食文化的時代,能從事一份讓資源重生的職業,何嘗不是種幸運?
又到了交接班時間,晨光給垃圾池鍍上金邊。那些被丟棄的瓶罐、紙箱在火焰中翩翩起舞,開啟它們的涅槃之旅。我撫平工裝上的褶皺,忽然明白:所謂環保,不過是讓每樣東西都去到該去的地方;所謂幸福,不過是找到自己該在的位置。在石柱海創,我和這些“垃圾”一樣,都找到了新的意義。